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波兰国家注册数据: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丨ESC 2024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4/11/6 20:46:0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DCB的治疗效果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两种情况中得到了证实:一种是单独使用DCB,另一种是将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使用。

徐州市三院 徐州新健康医院  张瑶俊
 
研究表明,使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发性冠状动脉狭窄,无论是对于大血管和小血管冠状动脉,还是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合并症,均显示出良好疗效。DCB的治疗效果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两种情况中得到了证实:一种是单独使用DCB,另一种是将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联合使用。
 
DCB最初应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但近年来其在原发性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频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2024 ESC关于慢性冠脉综合管理的指南中,DES仍被作为IA类推荐为DES-ISR的首要治疗方式。然而,在比较DCB与DES治疗ISR的长期结果中,许多研究发现DES虽略优于DCB,但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另外,目前的文献中缺乏关于在大规模人群和特定情况下(包括血管造影和临床适应证)使用DCB治疗频率的最新数据。
 
波兰国家注册中心的大型数据,展现了不同临床适应证和血管造影情况下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频率及其近年来的应用趋势。研究纳入了2014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部分数据至2023年12月)的899,635 例接受了PCI的患者。所有数据均来自于ORPKI波兰国家PCI注册中心。研究流程见图1。
 
图1. 研究流程图
 
DCB治疗原位原发病变的人数和频率,在2019年时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使用DCB治疗外周疾病引发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冠脉介入医生对于药物球囊的选择。但随后,使用DCB治疗的人数和频率仍在增加。在ISR病变中,2023年时大约40%的患者接受了DCB治疗。在支架内血栓病变中,2023年时约10%的患者使用了DCB治疗。不同血管造影下DCB应用的时间趋势见图2。
 
图2. 不同血管造影下DCB应用的时间趋势
 
在临床适应证中,DCB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在2022年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患者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使用DCB治疗比例明显增加,其中CCS患者的比例接近4%。另外,DCB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使用。不同临床适应证下DCB应用的时间趋势见图3。
 
图3. 不同临床适应证下DCB应用的时间趋势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所有血管造影和大多数临床适应证中,DCB 的使用都在持续增加。在特定的临床和血管造影情况下,包括多次支架植入后的支架内再狭窄,使用 DCB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当然,会议现场不乏听众提出深刻问题,对于这样大型的国家注册中心数据,其提交究竟是强制性的还是基于自愿原则,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一位西班牙学者指出,在他们国家也有着相似的国家注册中心,但常常由于数据量过大而引起一些问题,他不禁好奇,波兰是如何有效运行这一系统的。得到的答案确实并未完全令人满意。研究者也坦言,在某一阶段,数据的提交确实是基于自愿。而一旦完成登记注册,便能获得一些权限,这正是吸引人们投入时间与精力参与该系统的原因。研究者也强调,该注册中心的数据至少涵盖了80%的波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数据。
 
点评
 
通过这个研究可以看出,在波兰乃至很多西方国家,药物球囊的使用比例与中国相比,均呈现出较低水平。我国近5年(2019-2023年),药物涂层球囊的使用占比分别为6.4%、10.9%、15%,17.6%和18.5%,呈持续提升态势,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药物球囊使用比例较为稳定,基本在50%左右。
 
对于药物球囊治疗ISR方面,无论从指南、专家共识,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冠心病介入专家的广泛认可。在此领域,国内外的差距非常小。特别是在处理小血管病变与分叉病变时,鉴于支架治疗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药物球囊在这两类复杂病变的治疗中展现出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流程,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还取得了极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药球治疗大血管病变(直径>2.75 mm或前降支近端病变)方面,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导原则,仅在拒绝接受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中被采用。该领域内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尤其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近期发表的CAGEFREE-I研究显示,药物球囊在治疗大血管病变中处于劣势,DCB治疗后的再狭窄率较支架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基于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思考,DCB治疗大血管病变,尽管存在一些概括性的治疗标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同术者之间的手术操作细节及最终治疗决策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DCB在大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仍具有较大的个体化和不确定性。因此,这一领域尚有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
 
专家简介
张瑶俊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副主委,徐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中国CIT理事会成员、中国CIT工作组成员、淮海CTO俱乐部主席、江苏CTO俱乐部联合主席、OCT青年医师俱乐部副主席,中国医促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心脑疾病介入分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精准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美国心脏病学院 Fellow(FACC),欧洲心脏病学院 Fellow(FESC),欧洲介入心脏病学联合会专科会员(FEAPCI)。
擅长: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包括介入无植入(“球球”)治疗、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下的精准精致治疗、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无导线Micra起搏器治疗等。

版面编辑:高金转  责任编辑:侯丹丹



ESC 2024 丨药物涂层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