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既往证据表明,低温治疗可改善院外心脏停搏的预后,但其应用率仍非常低。目前,尚不清楚在支持更宽松的温度管理的临床试验发布后低温治疗的应用及患者结局是否有所改变。
尽管既往证据表明,低温治疗可改善院外心脏停搏的预后,但其应用率仍非常低。目前,尚不清楚在支持更宽松的温度管理的临床试验发布后低温治疗的应用及患者结局是否有所改变。AHA 2018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有关心脏停搏生存促进(CARES)注册登记研究的最新分析探讨近年来院外心脏停搏低温治疗应用的时间变化趋势。
研究者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的Steven M Bradley等对CARES研究中2013~2016年来自649家医院的45 935例美国院外心脏停搏住院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风险校正后低温治疗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患者的表现将其分为无脉性电活动或心电静止及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VT/VF)进行分层分析;采用中介分析评估患者及医院水平低温治疗应用时间变化趋势对风险校正后生存趋势的影响。
分析显示,研究期间低温治疗总体应用率为46.4%。非校正分析显示,在支持更宽松的温度管理的临床试验发布后,低温治疗的应用率从2013年第四季度的52.5%降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46.0%。2016年时,低温治疗的应用率一直保持在46.5%或较低水平。风险校正后分析显示,低温治疗应用率的上述时间变化趋势仍存在(见下图)。
进一步分析显示,与2013年第四季度相比,2014年第一季度低温治疗的应用机率减少18%(OR=0.82,95%CI:0.71~0.94;P=0.006)。根据心脏节律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所得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此外,研究发现,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风险校正后的总体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6.9%、37.5%、34.8%和34.3%(趋势P值<0.001)。低温治疗应用的时间变化趋势未能解释生存率的变化趋势。
从对美国院外心脏停搏注册登记研究的分析可见,在支持更宽松的温度管理的研究发布后,低温治疗的应用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心脏停搏患者的风险校正后总生存率降低,但这并非由低温治疗应用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