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到今年已经过50年,常规植入应该讲极大多数情况下已没有问题,但少数情况下,棘手的问题是,植入容易,取出难,特别是植入年限很长的病人。这个问题在中国特别突出,因为一是我国导线拔除的专用器械很多都没有或是没有被中国SDA批准;二是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还比较少。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李建民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采用准分子激光鞘管辅助导线拔除。
起搏器植入到今年已经过50年,常规植入应该讲极大多数情况下已没有问题,但少数情况下,棘手的问题是,植入容易,取出难,特别是植入年限很长的病人。这个问题在中国特别突出,因为一是我国导线拔除的专用器械很多都没有或是没有被中国SDA批准;二是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还比较少。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李建民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采用准分子激光鞘管辅助导线拔除。
首先,李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指征的变化,I类适应症主要包括败血症;导线残端致恶性心律失常;导线残端,导线断裂,或拔除器械已经或即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由于导线残端或导线断裂导致栓塞事件;所有可用静脉均堵塞,而又需要植入新起搏系统;导线干扰其他已植入器械的正常功能。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感染,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或不累及导线的囊袋感染。并向我们介绍了CVX-300® 准分子激光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冷激光技术。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采用这种方法治疗1684例患者,共2561根导线,90%完全成功,3%部分成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主要 1.9% (心包填塞,血胸,肺栓塞,电极移位和死亡), 13例死亡(0.8%),次要并发症发生率1.4%。
会上还有专家问及对于起搏依赖患者,如拔除导线后,如何解决患者心率问题及何时重新植入新起搏导线。李教授解释在他们中心,对这部分病人,常规采用临时螺旋起搏电极,固定于室间隔,若是败血症等情况,抗炎治疗1周后重新植入新电极;若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则时间稍长,一般两周或一月。
总之,李建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国内专家还很少涉及的专题,但在临床实践中又是能碰到的棘手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也会批准相关器械的临床应用,并最终在国内也能顺利解决病患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