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已经走过7年的历程,从国内最大的心血管介入学术会议成长为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CIT首先提供了一个学习引进的平台,使中国医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国际前沿信息和技术;同时也是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水平的窗口。7年中CIT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高端的学术定位、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广受认同和赞誉。2010年将迎来第8届CIT大会,有赖于广大国内医生高涨的参会热情和海外合作伙伴一贯的大力支持,本届大会的规模和质量都显示出空前的壮大和提高。秉承“创新”和“规范”的办会宗旨,CIT 2010必将不负期待、再攀新高。
编者按:CIT已经走过7年的历程,从国内较大的心血管介入学术会议成长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CIT首先提供了一个学习引进的平台,使中国医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国际前沿信息和技术;同时也是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水平的窗口。7年中CIT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高端的学术定位、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广受认同和赞誉。2010年将迎来第8届CIT大会,有赖于广大国内医生高涨的参会热情和海外合作伙伴一贯的大力支持,本届大会的规模和质量都显示出空前的壮大和提高。秉承“创新”和“规范”的办会宗旨,CIT 2010必将不负期待、再攀新高。
高标准筹备,确保高水平大会
CIT理事会和工作组作为大会筹备的主要负责机构,经过7年的磨合,一直在高效运转。但CIT 2010在参会人数、投稿数量上的大规模增长,对会议场馆、服务接待、学术组织、手术转播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届大会参会人数预计超过4500人;参加“联合学术活动”的国外大型学术会议团体增加到8个,预计前来参会的海外代表将超过700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接收到的投稿,英文摘要742篇,来自近150家医院,较去年增加了25%;病例投稿覆盖近100家医院,达172篇,增加90%;CIT 2010大会将继续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合作出版的2010年 “CIT-介入治疗重点号”,投稿136篇,增加了60%;CIT最新临床试验首次公布,全球范围内共14项申请,中国10个,国外4个,增加130%。这些数据非常直观地反映了会议的规模,体现了大家的关注程度和参会热情,也代表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对CIT 2010的筹备工作也意味着巨大考验。
面对如此巨大的负荷和压力,CIT 2010的筹备除了一如既往地对会议接待、服务、会场设置等工作进行精心组织协调外,理事会和工作组把最大精力投入到稿件评审工作中。审稿工作由60位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负责完成,国内、国外各30人,全部为网上盲审,保证了审稿的公平性;3轮评审后仅7%的稿件入选大会口头交流,20%进入壁报交流板块。CIT-介入治疗重点号的稿件评审要求更加严苛,在研究质量、文笔水平等方面严格把关,均由外国专家进行三审,并需3位专家共同推荐方可最终出版。2010年1月16日CIT理事会在北京特地组织审稿会,全体评审专家分为5组,对摘要和病例投稿进行严格的审查筛选。所有评审筛选的核心标准就是创新,鼓励原创性研究。高规格的稿件评审,目的就是保证选出最高质量的文章和成果,通过CIT这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展示。
革故鼎新,CIT亮点不断
最新临床试验首次公布 临床试验发布的数量和质量,是最能反映国际上所有主流的大型学术会议高端学术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引领一个时期、至少是一年内学术潮流的风向标。2008年CIT首次设立临床试验公布板块,当时理事会主动邀请、约稿,安排了4个试验;去年增加到6个,质量有所提高,但还没有随机对照试验;而今年的数量和质量空前提高,14项研究主动申请在CIT 2010进行首次发布,其中至少10项是随机对照试验。经过严格评审最终入选6个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其中5个是随机对照研究,将在会议第一天(4月1日)下午14:00~15:30于主会场进行发布,届时将汇集全世界所有心血管和临床研究的顶尖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CIT的发展目标是能够跻身于世界上最高水平、最受人关注的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之列,从无到有、从主动邀请到接受申请,大量高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聚集CIT 2010集中发布,这一专题已迅速成为CIT的最大亮点。
临床研究培训 临床医生除了日常诊疗工作,还必须学会临床研究。在循证医学时代,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进而获得国外同行的认可,必须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而不是依靠原始的病例累积和经验堆砌。临床研究培训课程是目前国内学术会议中CIT率先开创的,也是CIT理事会为填补国内临床研究培训教育空白而精心组织的一项标志性内容。第二届临床研究专题研讨峰会将于2010年3月31日全天举行,由高润霖院士、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联合首席科学官Roxana Mehran和Alexandra J. Lansky共同担任主席,邀请众多国际知名的介入心脏病学临床研究专家、FDA和SFDA的临床研究管理官员和临床研究统计学专家共同授课,在临床研究设计、质控等方面为国内介入心脏病学工作者提供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多方面、高层次和规范性的培训,使参会者在介入心脏病学临床研究领域有所收获。
手术现场转播 手术现场转播是CIT最吸引参会临床医生的核心内容。参会者和手术专家的互动将贯穿整个转播过程,特别是设立了“向专家学技术”转播专场,帮助临床医生解决实际问题。2家国外演示中心(比利时Aalst心血管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的转播内容主要是瓣膜置入手术,另外还有FFR引导的多支血管病变治疗。国内9家中心的转播,第1天以冠心病左主干和分叉病变介入手术为主;第3天CTO病例比较集中,另外安排结构性心脏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专场。此外,来自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的录播病例专场同样精彩。长达25小时的手术转播覆盖了当今心血管介入领域的所有热点内容,将使广大参会医生获益匪浅。
CIT实习中心 介入心脏病学既是循证医学,也是实践医学,必须动手操作才有实际意义;在观看手术转播之外,为给与会者提供操作练习的机会,本届CIT精心设立了实习中心,提供模拟器操作,这也是CIT独有的设置。当今国际上最新开发的软硬件技术和产品都将引入,包括CTO、分叉病变、双支架术式等都可以模拟操作。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发展壮大
CIT定位于高水平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8年来国际声誉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对CIT的发展壮大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前来参加CIT 2010的国际学术会议团体增加到8家。TCT、EuroPCR、CCT、SOLACI、Angioplasty Summit-TCT Asia Pacific这5个传统保留项目继续在CIT设立各自板块以外,今年又新增了3家合作伙伴:CRT 是美国华盛顿医院中心的心血管研究技术(Cardiovascular Research Technology)学术会议;AICT为亚洲介入心血管治疗大会;NCVH(New Cardiovascular Horizons)是美国南部一家心血管联盟,今年主动联系CIT,并自费组织数十人的专家团体前来参会。联合学术活动日程设置力求多样性和特色突出,各家合作伙伴均将展示其精彩纷呈的特色技术和重点研究进展。
注重实效,加强交流互动
CIT致力于为参会临床医生解决实际问题,摒弃大量听众聆听少数权威讲座的陈旧模式,强调所有与会者充分的沟通,在交流互动中解惑答疑。CIT在各个环节的组织安排上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包括前述贯穿手术转播全程的讲解、讨论和模拟器操作,都体现了交流互动的要求。此外为了提高交流效果,同时能够给大量原创研究的作者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展示,我们对往届的电子壁报形式也做了精心调整,742篇英文摘要中100多篇以壁报形式进行交流,在主会场外比较好的位置设立大型平台,提前装饰布置后,3月31日下午16:00~18:00为壁报集中展示时间,所有第一作者在现场展示并答疑,与参观者直接交流互动。这也是今年CIT学术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调整。
会场设置独具匠心
CIT 2010多达180场学术会议、800个讲座以及25小时的手术转播,规模超常。本届大会将于现代化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工作组对会场进行了层次化的精心设置,共设17个会场,包括1个主会场、3个中型会场和13个小型会场:①主会场——主要为循证医学专场,突出特征为“新”,汇聚全球50位顶尖专家进行讲座和讨论,主要涉及心血管介入、手术、杂交手术、相关指南、糖尿病患者血运重建等热点话题,并有可能就一些争议问题达成现场共识。②中型会场——突出“实用”,主要讨论病例、分享经验;以及冠脉教程的学习等,预计中型会场会吸引大量的临床医生。③小型会场——突出“独特”,会邀请某一领域能力突出的“翘楚”结合自身特长进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