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老年心血管病治疗的药物警戒

作者:  白小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日期:2010/2/3 15:4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血管病在全球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每年全国死于此病者达200万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心血管病日益突出,并成为致残致死的首位原因,因此老年心血管病治疗对老年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心血管常用重点药物

    心血管常用的需要探讨的药物类别包括降压药、扩冠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溶栓及抗凝、抗血小板药和强心及利尿药,其中需要交代的重点药物有:

    1、地高辛 
    地高辛是最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老年人中毒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其次是心律失常,以早搏最常见。还有眩晕、失眠、黄视等神经系统中毒反应。慢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及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腆酮、奎尼丁、开博通等)时应加强警戒。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① 血压、心率及心律 ② 心电图 ③ 心功能 ④ 电解质尤其钾、钙、镁 ⑤ 肾功能。应用时还应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2、华法林 
    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总发病率为1%~1.5%,但是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过7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10%[6]。随着当今社会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房颤的存在使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栓塞事件的发生显著增加。与窦性心律的人群相比,患有房颤的病人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了6倍,死亡的风险增加了2倍[7]。老年人有更高的血栓栓塞风险,超过50%的房颤病人年龄大于75岁[8]。由于老年患者在抗凝治疗中高出血风险等原因,使得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注意华法林对非瓣膜房颤并发血栓栓塞的益处,但是应该更详细了解华法林在治疗中的特点。华法林为香豆素抗凝血药,能与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胺碘酮、非诺贝特、阿斯匹林、磺胺、甲硝唑、西咪替丁。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制酸剂、导泻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利福平、维生素 K。华法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相关症状,如 瘀斑、紫癜、牙龈出血、泌尿和消化道出血。使用华法林时应注意1)定期监测INR,要求INR为2.0~3.0。两周内每周测两次INR,调整满意后可每个月查一次。2)用药期间手术者应停药7天,急诊手术者需纠正INR值≤1.6。3)若发生轻度出血,或凝血酶原时间已显著延长至正常的2.5倍以上,应即减量或停药。

    3、Beta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心肌和血管中β受体数目减少,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耐受性。其不良反应有心率减慢、传导阻滞、血压降低、心力衰竭加重、外周血管痉挛导致的四肢冰冷或脉搏不能触及、雷诺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注意(1)不能突然中断治疗,须逐渐减少剂量,一般于7~10天内撤除。至少也要经过3天。(2)低血压、心脏或肝脏功能不全时慎用。(3)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 血压、心率及心律;② 心电图;③ 心功能

    4、ACE抑制剂
    ACE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咳嗽、肾功能减退、蛋白尿、血钾升高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应注意密切监测Scr及血钾变化。用药头两个月,宜每1~2周检测1次;若无异常变化,以后可酌情延长监测时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禁用ACEI抑制剂:对ACE抑制剂任何成分过敏者;服用ACE抑制剂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双侧肾动脉狭窄及只有单侧肾且肾动脉狭窄;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mg/dl)。

    5、抗心律失常药物
    老年人因为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的随龄变化,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耐受性差。在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警戒致心律失常作用,即由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心肌电生理严重异常而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恶化现象。常在用药物早期或增加药物剂量后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器质性心脏病 ②左室功能不全,对左室射血分数<35%的心力衰竭者预测意义更大;③传导阻滞,尤其是室内传导阻滞;④心肌缺血 ⑤QT间期延长 ⑥药物剂量增加过快 ⑦药物相互作用。

    小结

    医疗服务与药物警戒关键—3P原则(Patient, Physician, Partner)

    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患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药物警戒的前提和基础。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需要医患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为了对患者正确诊断和用药,医生需要患者提供详尽的病史资料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地反馈信息,因此取得患者的合作尤为重要。而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能显著提高医患之间的合作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在我国,医院是药物警戒的主要场所,医师则是药物警戒的主要力量。任重而道远。加强药物警戒,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互相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而提高我国合理用药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  

版面编辑:李雅峰



药物警戒不良反应报告 ACEI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